大陸不進口台灣鳯梨,政府用10億來補缺口!含農、林、漁牧合計佔全國GDP(生產毛額)才1.7%。
政府用10億來補貼農民,個人認為是不可不為的政策,對政府的總體經濟是完全不會影響的。
但是農民不要看到自己辛苦照顧成長到可收成的心血,不是去化堆肥就是廢園耕除,包括現在高麗菜又是一堆要廢園耕除⋯⋯
而農民真正要的是,辛苦種的心血能夠順利賣個平穩的價格!而不是都靠政府補助,然後把心血拿去當肥料。
昨天大陸突然宣布不再進口鳯梨,台灣鳯梨農心都碎了!因為又不知如何是好?鳯梨多數需一年半才能採收,這一年半的辛苦又要靠政府補助,然後以後路要再怎麼走下去?都開始茫然了!畢竟區域性的飲食習慣不同,賣國外、甚至報紙刊登的賣給全世界。個人很多朋友都種鳯梨,而且都是大面積的栽種!大家一致認為,要賣東南亞國家,他們都自己有,而且消費水平真的不能跟大陸市場相比,而歐美國家對鳯梨的飲食習慣不較東方人,那又如何幫農民賣給全世界?如果可以賣給全世界早就賣了,何必90多%都是賣給大陸,而受制於大陸?要有面對現實的態度啊!
政府施政重點應放在如何輔導農民轉型,包括農業加工食品,甚至轉為高經濟作物等等⋯⋯不是一直在做補助補助再補助的政府。